吴春波:华为的“顶层设计”与“摸着石头过河”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形貌“顶层设计”和“摸着石头过河”是两个伟大的战略思考的方法论,而且是被乐成实践证明的。对于企业发展生长来讲,通过“顶层设计”和“摸着石头过河”两个角度来思考企业的未来生长,有助于构建企业的未来发展逻辑和生长路径。纵观华为的发展与生长历程,可以清楚的看到,“顶层设计”和“摸着石头过河”作为重要的战略思考的方法论,一直存在于华为的发展动力、机制与平台的构建历程之中。
一、顶层设计关于“顶层设计”,用最简朴的汉语来讲,就是从屋顶开始设计,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的观点,强调的是一项工程“整体理念”的详细化。要完成一个伟大的工程,就要以理念一致、功效协调、结构统一、资源共享、部件尺度化等系统论的方法,从全局视角出发,对项目的各个条理、要素举行统筹思量。这个工程对于组织来讲,不管是国家、企业还是事业单元,都要有一个系统的理念、系统的结构、系统的资源共享、系统的思考。
在外洋,顶层设计是组织系统理论一个重要的思想。二次世界大战以后,这一工程学观点被西方国家广泛应用于军事与社会治理领域,是政府统筹内外政策和制定国家生长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。
这是顶层设计,顶层设计这个观点没有错。可是反过来看,中国革新开放的三十年,并不是顶层设计的效果,不管是我们国家的经济系统、社会系统还是政治系统,都不是顶层设计的效果。
那么在这儿,我们如果对中国三十年革新开放的效果举行回首,我们发现,不是“顶论”,而是“摸论”,摸着石头过河。二、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,实际上是邓小平思想的焦点,“要坚决地试、斗胆地闯”,“杀出一条血路来”。
这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很重要的理论。所以邓小平实际上是很实事求是的。邓小平思想中有几个很重要的理论:“猫论”、“摸论”、“不争论”。
而中国经济的奇迹,正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这个思想指导下实现的,而不是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实现的。所以,如果从哲学的角度讲,邓小平思想是实验哲学和实用主义。那么,革新是没有路径的。
组织的一切生长和发展都是逼出来的,不管是企业组织还是国家组织。所以,所谓的乐成,都是事后的总结。我们看《基业长青》内里,讲到组织乐成,讲到组织首脑乐成的一条重要定理,就是稀里糊涂乐成。如果哪个企业家说我是从顶层设计出来乐成的,那肯定是谎言。
饥饿发生伟大。姓吴的和姓陈的,是因为饥饿发生的伟大。李自成,也是因为饥饿发生伟大。
也就是说,逼到谁人份上,他才会迈出自己的路,而不是在一个伟大的思想指引下而举行的。所以,摸着石头过河,是先迈路,后造路。“以理想主义为旌旗,以拿来主义为原则,以实用主义为纲要”,这是对华为的归纳综合。回首华为这20多年来的生长,讲华为是通过顶层设计出来的,鬼都不相信,任正非也不相信。
那么应该讲,华为这二十多年来,主旋律还是承袭了邓小平思想,承袭了邓小平的智慧,那就是摸着石头过河,突出自发的创新机制、底层活力和缔造力。统一之意志,自由之灵魂。意志统一,梦的共识和愿景统一,我们往哪走,我们走向什么,这个是清楚的。
可是详细的路径,详细的战略,到底要怎么走,可能还是要通过试的方式来解决。三、中国企业的发展路径中国企业发展路径有两个选择,一个选择是顶层设计,第二个选择是摸着石头过河。对中国企业的发展路径来讲,我们不能否认摸着石头过河,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对于未来发展路径的顶层设计。
每个企业都在摸着石头过河。所以这内里两个要兼顾。
要有对未来发展路径的“顶层设计”,又要释放个体尤其是底层的创新能量。“顶论”和“摸论”应该是企业发展历程中的两种主要方法论。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较好契合是组织生长的恒久保证。“顶”与“摸”的选择应该以企业的时间和空间为依据。
什么时候需要顶层设计,什么时候需要摸着石头过河。对这个的掌握,实际上是公司最重要的战略,也是磨练企业家能力和水平的尺度。从企业生长阶段来讲,在创业阶段,以“摸”为主,可是必须坚守焦点价值观。
如果没有一个焦点价值观,这种“摸”,就会酿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当今中国企业盛行的时机主义。炒一把就走,然后在低条理上,以短周期的生死作为企业的了局。
企业高速发展阶段,企业应该把更多精神用在顶层设计上。这是一般的理论和看法。详细到某一个企业,两种方法论实际上是折磨我们智慧的两种选择。
“摸”和“顶”,必须掌握偏向,必须掌握节奏,必须基于商业知识,必须利于商业乐成。这是我们的基线,如果脱离这个基线,所谓的顶层设计,所谓的摸着石头过河,那是非理性的。
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形貌四、两种倾向(一)过分的“摸论”1、过分创新。创新是我们这三十年来的主旋律,不管是国家、企业还是学校,大家都在喊创新。其实对创新举行正确的掌握和界定更重要。
企业需要创新,企业更需要对创新举行治理。2、陷入时机主义。这三十年来,中国经济高速发展,为我们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时机,这种时机是千古难逢的,也为每小我私家提供了更多的时机。所以,对企业来讲,对小我私家来讲,要抓住这种时机,否则你会有愧于这个时代。
可是,有时机和时机主义是两种差别的选择。所以,任总说过一句话:像诺基亚、北电这些企业,如果他们不上市,华为永远战胜不了他们。因为它们上市了,可能给华为带来了时机。
因为上市公司,它的计划是以年度、财年为周期的,而华为的计划是以10年为周期的,它不需要看股东的脸色,不需要担忧CEO被炒。所以在这内里,我们的选择,有时机和时机主义,实际上在许多企业合二为一了。3、无序。许多公司很无序,这个无序状态在一个阶段是合理的,可是一个组织永远处于无序,耗散结构提示我们,“熵死”那是一个了局。
4、匪气和山寨。恒久的无序会酿成颗粒,最后我们看,外表是一个组织,内部随处都是山寨。企业的匪气常年困绕着。
(二)过分的“顶论”1、抹杀底层创新。2、僵化与教条。企业失去了活力。
3、精英主义横行。4、损失时机。对中国高度发展中,那么多时机,如果没有抓住,对企业来讲也是致命的。
5、形而上。我们搞咨询的时候,在现实中,举行顶层设计的时候,是否要警惕这种倾向。人类历史,都是野蛮战胜文明的历史。野蛮来自于摸着石头过河,来自于无序,来自于机缘。
文明往往是顶层设计的效果,顶层设计演化的效果。五、 “摸论”与“顶论”的基础不管是摸着石头过河,还是顶层设计,都要有个基础,基本的出发点。
1、对人性本质的掌握。因为任何组织都是人组成的,我们不管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是顶层设计,都要洞察人性。搞人力资源的人,要具备三个能力。
第一个能力,明白企业的能力,明白组织的能力;第二,明白老板的能力,因为你是为老板服务的;第三,明白人性。2、对商业本质的掌握。
还是要回到原点,回到对商业本质的思考位置。3、对组织状态的掌握。4、对外部情况的掌握。
5、对商业乐成的追求。6、对自身欲望的治理。
指组织首脑对自身欲望的治理。“冷暖有度:满腔热血头脑岑寂”。不管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是顶层设计,都要冷暖有度。
“崎岖兼顾:仰望星空实事求是”。在我们组织发展中,无论以“顶层设计”为主体还是以“摸着石头过河”为主体,我们必须掌握的稳定的、基础的工具,这些工具掌握不住,会导致我们路径设计的失败。六、企业顶层设计(一)顶层设计的规模1、企业梦设计。
2、企业内部动力机制与利益机制设计。3、企业谋划治理体系设计。4、企业平台设计。5、内部组织结构。
6、内部流程体系的设计。7、内部管控体系的设计。任总说,还是要记着毛泽东的三句话:“坚定正确的政治偏向,勤勤俭俭的事情作风,灵活灵活的战略战术”。
偏向不能错,偏向错了,一切皆错。坚持艰辛奋斗的作风。在一个混沌的世界,战略可能真的不重要,偏向可能更重要,内部机制可能更重要。
可是,不管怎么讲,顶层设计,对一个企业,到一定阶段,是一个必须经由的阶段。(二)顶层设计历程中,我们要掌握几个基本的原则:1、 坚守企业梦。顶层设计是以企业梦为导向。
2、 坚守开放3、 坚守妥协4、 坚守灰度5、 坚守守旧6、 坚守拿来主义7、 坚守实用主义8、 坚守实践磨练(三)案例:顶层设计的乐成案例1、英国庆幸革命:为英国举行顶层设计,建设君主立宪制度,虚君共和,临朝不理政,为英国带来一个日不落帝国。2、日本的顶层设计,明治维新,脱亚入欧。3、阿拉伯世界,脱阿拉伯长袍换西装。
最近我们发现,在阿拉伯世界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,六个君主立宪的国家都没失事,而总统制的国家问题很大。4、封侯制与封建制。
封建制给中国带来几千年的顶层设计,解决了封侯制和分封制的问题。这些都是一些乐成的顶层设计的案例。成熟的组织,是以“顶层设计”为驱动力的。
当组织生长到一定阶段以后,要做大做强,顶层设计是无法制止的一个必经阶段。如果一个组织恒久摸着石头过河,是很危险的。因为早期河水比力浅、比力清,到了后期河水比力深,比力混。
而且,早期七八百人一起摸着石头过河还可以,如果企业规模越来越大,再摸着石头过河可能就会出问题。七、华为的“顶层设计”第一次顶层设计:《基本法》是一次里程碑式的、东方式的顶层设计——华为梦。在华为发展历史上,最重要、最关键的顶层设计,就是华为基本法。
实际上,它体现出了华为梦,而且为华为未来的顶层设计指明晰偏向。第二次顶层设计:在华为梦的基础上,以IBM为代表的制度设计,既有IBM的流程,也有HAY的职位和薪酬,也有英国的NVQ,员工持股计划,华为的治理结构等。这次顶层设计是基于十年的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如果没有前期的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我想这次的顶层设计可能就是蜃楼海市。
第三次顶层设计:华为正在实施。以提高组织能力、提升小我私家效率、进一步优化流程、治理结构、运作模式(如战略思维、业务涉及、团队与绩效治理)为主要内容。
这次顶层设计,华为是以自主的方式来完成的。虽然也有照料,但照料处于辅助职位。
第一次和第二次顶层设计都是拿来主义,第三次设计是自力重生。没有基本法,华为会瓦解。因为十年摸着石头过河,累积了许多问题。
如果没有后面的IBM,就没有全球华为。组织设计,是永远的辩证法,永远的形而上学。这是从华为顶层设计角度来看,我总结的三个阶段。
我引用一段话,这是任总公然文章中,对华为顶层设计的一个肯定:“到97年后,公司内部的思想杂乱,主义林立,各路诸侯都显示出他们的实力,公司往那边去,不得要领。我请人民大学的教授们,一起讨论一个‘基本法’,用于荟萃一下大家发散的思维,几上几下的讨论,不知不觉中‘春秋战国’就无声无息了,人大的教授厉害,怎么就统一了大家的认识了呢?今后,开始形成了所谓的华为企业文化,说这个文化有多好,多厉害,不是我缔造的,而是全体员工悟出来的。
我那时最多是从一个甩手掌柜,酿成了一个文化教员。业界老说我神秘、伟大,其实我知道自己,名实不符。真正智慧的是十三万员工,以及客户的宽容与牵引,我只不外用利益分享的方式,将他们的才智粘合起来。
”八、华为的“摸着石头过河”从组织发展来讲,变化是永恒的。“摸着石头过河”也永远不会过时。不停地造就英雄,不停地消除英雄。
从华为人的角度来讲,一讲华为,就会回忆摸着石头过河的那十年,从建立到华为基本法之前的十年。那时候是各处英雄下夕烟,随处都是董存瑞,扛着炸药包炸市场。那一阶段是公司高速增恒久,也是一个极端杂乱期。高扬海盗的旌旗。
摸着石头过河,还要有魂。打造银饭碗,但饭碗里没有饭。从华为的薪酬体系来讲,它不是金饭碗,金饭碗动员的翅膀是难以飞起来的。
华为打造的是银饭碗,可是银饭碗里没有饭。十五万雄师,现在还能像创业当年那样,保持那股劲儿。是谁让这十五万人还能够高速旋转下去?这个是我们研究企业发展历程很重要的问题。
保持这个队伍的队形,保持它的活力,提升它的能力。把秀才革新成战士。
现在对于我们知识型企业来讲,怎样把秀才革新成战士,实际上就是德鲁克讲的知识员工的治理。怎样治理知识员工,而且是一个知识员工的群体。把个体户酿成铁骑雄兵,把干部酿成蒙古将军。
前几年华为的生长,就如同蒙古将军,成吉思汗,十万铁骑雄兵,踏遍欧洲的感受。给战马套上缰绳。我们不仅要把他们酿成战马,战马还要控制。
如果战马得不到控制,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。乱中求治,治中求乱。任总在去年年底写了一篇文章,:“力出一孔,利出一孔”,解决一个组织的动力机制问题。
力出一孔,就是聚焦,只管十五万的个体都很柔弱,弱不禁风,但把十五万人的气力凝聚起来,使柔弱的水能够穿石,酿成一个强大的动力。那么这个强大的动力背后,是一个公司的利益机制——利出一孔。“分钱容易,奋斗不易”。
这次华为“分钱分得手软”,可是奋斗不易。让这帮人奋斗起来很难。而分钱和奋斗是相互毗连的,这些都没有成熟的理论,教科书上找不到,现有理论也没有提到。
对一个组织来讲,要研究怎样通过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,找到一个机制性的工具,给这个组织发生庞大的动力。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形貌华为的“摸着石头过河”三个阶段第一阶段(1988-1997)基于生存,各处英雄下夕烟。野蛮生长。
第二阶段(1998-2010)全球化,顶层设计后的管控。IBM流程。
第三阶段(2010- )三大BG的业务运作,底层创新。在明晰了自己的战略——云管端的基础上,怎么做,没有现成的谜底。
华为强调底层创新,强调摸着石头过河,强调一线履历。华为许多工具,都是底层创新的效果。好比说,云管端,让一线召唤炮火这个理念,也是一线提出来的;好比说,华为为了适应三大BG的运作,在杭州代表处试点,一个统一的营销平台上怎样实施三大BG的业务运转和业务监控,这些问题也是没有尺度谜底的。任总说:“允许异见,就是战略储蓄”,允许底层能量的发挥。
华为的“蓝军顾问部”,是专门攻击红军方案的,这也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理念。华为对“摸着石头过河”的界定既然允许试验,可以讲对错,但不能论输赢。对人不能爱憎明白,对事不能是非明白。“一部华为生长史就是一部危机治理史”。
实际上也是一部摸着石头过河的历史。自我批判是基础。假定是人类最伟大的思维方式。以客户为导向。
这里引用一句话,我以为可以归纳综合华为“摸着石头过河”的理念:“他是个讲话极富煽动性和熏染力的‘忽悠大师’,但他实在真诚地‘忽悠’追随者,也真诚地‘忽悠’自己,从而燃烧起上上下下的奋斗的火焰,最终将一个个的‘假定’酿成了真实。”。
本文来源:澳门·威斯尼斯wns888-www.ibzwh.com